2008.11.10
佛洛依德紀念館的外觀
Sigmund Freud紀念館,是我們展開認識維也納的第一站。
他是精神分析的始主,也是心理治療的始主,
這一位學者如何在一百多年前研究人、認識人呢?
他是一位什麼樣的人,以致他會發展出精神分析的學說呢?
在參觀完Sigmund Freud的紀念館離去前,我們留下了一小段文字:
Freud對古董的收集,再次顯示他對「圖騰」的瞭解型式。
這就連結了催眠、Bateson...等的心理治療脈絡,
即使其中有很大的分野,但這個方向開啟了「心靈」的可能性。
之後我們前往維也納大學,就在佛洛依德館的不遠處。
中午了,我們來到了Nasch Market,
這是一條長長的市集與餐館,街頭的另一邊是分離派的建築,
一群向傳統美學挑戰的作品,他們的建築物上面有一顆「金球」。
今天我們在這裡午餐-維也納豬排,是在奧地利的第二塊。
這家店說:他是全維也納最好吃的豬排。
接著我們前往探索「百水先生」,一睹他彩色的公寓作品,
百水先生蓋的公寓,裡面有住戶。
百水先生公寓的二樓是一間心理治療所。
百水設計的廁所,注意到嗎?牆上的鏡子是破裂的,是百水先生自己打破的吧!哦!不,應該是他去撿來人家不要的。
心中思量著:我們台灣可有一大堆的公寓等待美化!
到達後,「不對稱」可說是他的核心理念...
為何地一定要是平的?為何窗戶一定要同樣大小?
為何樹一定要在地上,而不是在屋頂上?
為何洗手間不是個藝術品?為何.....
他給了我們的概念是:在對稱與對立、協調與矛盾的整合中,我們找到了美學!
晚間,我們來到市中心,大道上有許多的精品店,
包括想去賺旅費的LV店,還有溫馨的咖啡店、禮品店...。
其中,我們看中了「貓」的作品,掙扎著是否要買,但是...Money!
對來自另一「生態」的我們,貴的感覺常令我們有許多的不適應。
奧地利人和遊客,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之中,成了資本主義的俘虜。
這間就是我們進去的咖啡館,叫:Cafe Konditorei,就在Karner大道上。
這貓的創作品非常吸引人的目光,顏色鮮艷,設計師是奧地利人。
天色已晚,寒冷的夜晚,有些疲憊
我們漫遊了市中心一圈,繞過了 也稱「皇宮」 的霍夫堡,它是過去的政權中心。
不久,我們決定休息一下,走進了一間cafe condinorei,點了coffee和甜點,
後來才知在誤闖之下,我們走進的是間旅遊書有介紹的咖啡店。
在咖啡與cake 的滋潤下,瞭解到奧地利人有句名言:
「找不到我,請到咖啡館來找我。」
從咖啡店走出,看見市中心的地標:史提芬教會。
晚間的史提芬大教堂。
跟著大家魚貫進入教會,看到人們敬虔地跪在壇前禱告,壇前點著燈火。
這是一間「活」的教會,有燈火、有人、有禱告。
教堂內禱告的人們。
史提芬教會為奧地利注入了活水、立了真善美的根基,賦與這片土地永續的生命。
這不但有別於門外資本化世界不同的氣息,也有別於廟宇林立的東方世界。